接地的目的是要保证电气系统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。由于接地所牵涉的范围很广,因此必须在设计前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工作。为了保证接地的正确性并避免今后在施工中发生返工现象,必须进行完善的设计工作。
一、设计的阶段和步骤
1.设计的阶段
设计的阶段根据设计的规模及实施的方法而定。在一般情况下,按以下阶段进行。对于整个电力系统、整个企业或整个地区的设计,一般分为三阶段,即:方案设计、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。
在方案设计中主要解决设计的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,并决定接地方案。
在初步设计中,主要进行接地计算,绘制接地系统图,编写说明书,开列材料清单,作为施工备料的准备。
在施工图设计时,主要根据具体情况绘制各种施工图,以电气装置国家标准图集中《接地装置安装》篇(BD16-66 D521)和全国建筑标准设计电气装置标准图集中的《接地装置安装》(JSJT-85)为主要依据。由于国内在接地施工方面已有较多的经验,并有比较完整的施工图,因此在施工图设计时,主要工作是根据典型的施工图选择其适用部分,同时针对该项设计的具体情况补制部分施工图。目前在接地工作实施方法上,有一种由承包商承包的方法。在这种情况下,只需进行两阶段设计。第一阶段为方案设计,即根据接地要求,编写接地方案。对于特别简单的建筑物或对接地要求不高的建筑物,只要说明接地方法和高低压系统的接地制式就行了。第二阶段为招标图设计,其作用是作为承包商所承包任务的依据。在这阶段中,必须有接地系统图,即接地标准图。因为接地工作影响人身安全,因此除采用国家标准图外,特别应附有等电位措施的标准图。
2.资料的收集
为了进行接地的设计,必须收集下列资料。对于中小型系统,则可根据情况酌量降低要求。
(1)当地土壤电阻率最好要有实测数据,并须说明实测时的季节、日期以及实测前土壤是否潮湿及落雨量大小的情况。如当地土壤电阻率较高,则应了解附近有无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方,是否有水源,如河、溪、湖及井等。如有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方或有水源时,则应取得其电阻率资料。如根据地质勘测资料,在所设计地区内土壤的性质变化较大,则在不同的土壤地区应分别测得土壤电阻率的数据。如在设计前无法取得实测资料,可向当地电业单位或有关企业取得土壤电阻率资料。如系新建地区,当地缺乏该项资料,而且在设计前又无法取得实测资料时,可根据地质勘测中的土壤性质作初步估计,在设计时并应留有余地,有增设接地极的可能。同时在施工后要进行测,如与原估计土壤电阻率有出人时,应根据实测资料计算而得的结果补打接地极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。
(2)土壤结冰厚度、化学成分,对铜、钢等常用接地装置的腐蚀情况,电解时产生活性物的分量。
(3)地下水深度及其中所含腐蚀性物质的浓度。
(4)最炎热月份(我国一般为7 月份)下午2 时的平均地下温度,以及平均年降雨量和每月平均降雨量。
(5)雷电日及雷电活动情况。
以上第(2)~(5)项资料,一般可向电业单位收集,如电业单位无该项资料时,其中第(2)项及第(3)项资料可向勘察单位收集,并请其根据要求进行必要的化学分析工作。第(4)项及第(5)项可向当地气象台索取。对于有些长期积累性的资料,在新建工业区如无法取得时,可向当地气象部门或有经验的人请教作为估计资料。(6)系统、发电机及变压器的接地制式。
下一篇:防 雷 相 关 知 识